約翰歐文:這是愛嗎?
讀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。我乞求你們,當相信這段聖經是上帝的話。我們都知道,我們有辦法愛那些可愛的;至於那「凡事忍耐、凡事相信」的愛,我恐怕我們在座的人裡面,相信這是一項義務的,還不到六個人。我們若聽見任何關於弟兄姐妹的事,就加重四十倍傳給下一位遇見的肢體。這是愛嗎?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於1678年9月6日的講道《信徒彼此互相關愛》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
讀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。我乞求你們,當相信這段聖經是上帝的話。我們都知道,我們有辦法愛那些可愛的;至於那「凡事忍耐、凡事相信」的愛,我恐怕我們在座的人裡面,相信這是一項義務的,還不到六個人。我們若聽見任何關於弟兄姐妹的事,就加重四十倍傳給下一位遇見的肢體。這是愛嗎?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於1678年9月6日的講道《信徒彼此互相關愛》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
古時就有異教徒以欽羨之情公開講論基督徒:「看他們是怎麼彼此相愛的!」這與我們後來所看到的相反,現在我們看到了信徒的恥辱與污點。正是由於那些享有真正嗣子的權利的人,彼此爭執、分歧;正是由於那些有上帝作他們父的人,那些在主基督裡作我們兄長的人,公然可見的過失(這些人大部分都稱為基督徒),基督徒這名字已經喪失真正的含義,成了罵人的詞彙。但當不法的事增多了,愛心就冷淡了。同時,如果那些真正做弟兄的,可以有弟兄的生命,有弟兄的愛,有弟兄的見識,那就好了。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《希伯來書註釋》卷三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
抗羅宗通常認定,不從屬政府的基督徒有權審斷宗教事務。發明這個詞是要准許他們有一定審斷的自由,以抵抗羅馬教會所要求的盲從;但是又對此加上限制,區分了更高層級的審斷,這更高的層級可以是教會內的,也可以是會外的組織。要是他們所說的審斷權,是指人最佳的理解、知識、智慧、明辨,發揮運用出來,我很樂意聽見在這審斷權之外,還有其他的審斷機構,運用判斷在宗教事務以及世上任何一間教會上。容許人有權審斷,又不賦予他們責任按照那審斷來行事,就是在逼他們當傻子,教他們行事缺乏判斷力,總歸就是不要他們按著自己的審斷行事。1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《探討福音派教會》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
如果就照我所想的那樣——造就是一切教會相交的主要目的,那麼我們就難以明白一個人在相交中所擔負的是何等重責大任,並且光是相交不能使人得著應有的造就。因此,事工若是由屬靈恩賜而啟動,受責任感驅使,為要時常努力運用基督所指定的一切管道來造就教會,增益祂奧秘的身體,這樣的事工正是教會所需要的,使信徒可以憑著良心參與其中;事工若不是這樣,就任由人們隨他們喜歡去大喊「教派」與「派系」,耶穌基督將宣判祂的門徒在運用他們的自由上是無罪的,並悅納他們所盡的義務。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《探討福音派教會》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
選擇參加教會時,在基要真理上紛爭、爭競的教會,不當列入 考慮;因為這類的事會敗壞人的靈魂,並且大大妨礙人受造就。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《探討福音派教會》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
譯註:顯然約翰歐文是指教會內部的爭競,表達在教會內無法確立基要真理,將使信徒無所適從。至於教會對外的辯論,抵擋各類異端、異教的護教行動,則不在此限。
許多人認為,要他們加增對聖經正確清晰的了解,是天方夜譚。他們認為聖經充滿了重重險阻以及無法明瞭的奧秘,人的悟性也不足以解開。這樣的想法來自一個單純的原因:缺乏信心。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《聖經神學——從亞當到基督的神學史》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
為什麼我們要查究這些保守、護衛教會的緣由與手段呢?
理由就是,要藉著發現教會一切仇敵所犯下的大錯,救我們自己脫離那出於罪的恐懼。他們攻擊教會的理由與動機,只要看結三十八10-11就夠了:「主耶和華這樣說:『到那日你心中必起意念,圖謀惡計,說:我要上去攻擊那些沒有城牆的鄉村;我要來攻擊那些生活平靜的人,他們都安然居住,沒有城牆,沒有門閂。』」在任何時代世界敵擋教會的行動都基於這個理由——認為他們沒有防備,都是些窮人,住在沒有城牆也沒有門閂的鄉村。人們前去摧毀或壓制一處,以為對方沒有供給,但是到達那裡卻發現不是這樣,就要可憐地感到失望。在這個時代,人們只在一件事情上說對上帝的百姓不利的話,就是認為他們沒有防備也沒有保護。古人看不見上帝做事的原因;但是當大水要淹沒他們時,詩人告訴我們:「他們一見這城,就驚惶,慌忙逃跑。他們在那裡戰慄恐懼。」(參詩四十八5-6)——「這裏的人所住的鄉村,不是沒有城牆,連門閂也沒有的嗎?看看他們的高塔!看看他們的外郭!根本無法攻擊他們。」一旦上帝使他們看見這景象,基督的權勢護衛著他的百姓,他們將要呼叫山嶺和巖石來掩藏他們以逃避基督震怒的日子,他們將要恐懼驚惶。
明白了上帝教會的敵人出於這誤解而來攻擊教會——因為,照他們的想像,教會沒有護衛(而他們最後肯定要發現他們有一位他們既看不見也不認識的護衛)——我們為什麼還要害怕這樣的事發生呢?當他們曉得了自己的仇敵明明搞錯了自f己的情況,沒有比這更激勵人心的了。這足夠使世上最不折不夠的懦夫鼓起勇氣。讓我們確定自己是身在有防禦的要塞,清楚我們是屬於錫安的;這樣我們就要看見滿山的火車火馬環繞著我們——有基督掌權,並有基督所賜的應許,以及有上帝鑒察的眼目不住看顧教會。由於缺乏對這些事的默想,採取了世俗對可見之事的觀點與衡量標準,恐懼便臨到我們。
——摘自約翰歐文的講章《錫安的榮美與能力》
譯者:郭熙安 Samuel Hi-an Koeh